在红军建军之初,很多军事骨干都是黄埔军校前几期的毕业生,在早期的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中,这些黄埔毕业,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军官,对军队建设、政权巩固、战争胜利,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建国之后,宣布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其中就有14人是黄埔出身,超过了三分之一。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黄埔前几期毕业就参加红军的,大多数成为开国将帅,因为一开始选人的时候,这些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抱着“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的报国热忱来到黄埔。加上当年中国现代史上最为风云激荡的年代,有广阔的平台,尤其是当年的红军队伍中发展很快,这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带兵的经验,自然晋升很快。按照1955年授衔标准,大将级军衔红军时期任职应为正师职以上,上将则为副师职以上;而授“一级八一勋章”者,则红军时期应为担任师职以上人员。这是对我军有功人员的一种量身定级,实际上也是对开国元勋的一种褒奖。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然而,在革命战场年代英勇牺牲黄埔军校高材生,又是红军的高级将领,可谓是将星陨落,十分可惜,其中,黄埔三期毕业生,曾任红二十军、红三十五军军长的刘铁超就是其中一位,更为可惜的是,他并不是牺牲在大战中拼杀,而是在攻打“土围子”时,被那些个土豪劣绅所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铁超,又名刘轶超,湖南耒阳导子乡芷江村的一个佃农家里。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决心让其读书,希望他成才。他7岁入私塾启蒙,两年后进入初级小学堂读书。12岁那年,父母双亡,生活更加艰难,幸得哥哥及亲朋资助,考入耒阳县杜陵高等小学就读。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学毕业刘铁超回到家中务农,后来军阀混战时他到湘军总司令部任军需官,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成毕业时,他的成绩为“最优等”留校任教官,是同期1225名毕业生中1%左右,为此,当时的校长蒋介石要同每期优等生合影并分别谈话的。跟刘铁超谈话时说:“你是三期难得的优等生,各科成绩都优,在东征淡水作战中表现勇敢,枪法准,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好好干,将来前途远大。”话中颇有拉拢之意,但他丝毫不为所动。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铁超留校任政治科区队长,类似现在的大学辅导员,任教于第四期政治科。不久,他加入了党。在北伐战争中他任北伐军宣传队队长、武汉黄埔分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他随部在赣南加入南昌起义部队,转战广东、湘南,于1928年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军部参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红色政权历次反围剿的斗争中,刘铁超以其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部参与了10多次重大战斗,九攻吉安,三次反围剿,他转战赣东北、赣西、赣南和赣东南地区,为壮大红军队伍,歼灭敌军,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担任赣西红军第三纵队长、江西省红军独立第三团团长、红六军参谋长、赣西南特委委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红二十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红三十五军军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三师师长等职务。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当赣西南苏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刘铁超要大显身手的时候,一方面军总前委派李韶九到江西省行委和红二十军“肃反”,他把行委、省苏和红二十军的一批领导干部作为“AB团”要犯关押起来,严刑逼供,以致酿成了“富田事变”。李韶九逃脱,刘铁超却遭扣押,释放后安排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任参谋。
不久,刘铁超调任红三十五军军长,随后该军整编为独立第三师,他改任师长,上级分配他的任务是攻打“土围子”,巩固苏维埃政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土围子”是当时赣南地区土霸王、土豪劣绅们的特殊产物,各地豪绅地主及所把持的靖卫团都凭山扼险,修筑起一座座易守难攻的城堡,今天各地还有一些围起来的大屋,这些地主恶霸们,红军大部队一来,便龟缩进“土围子”中,并以此为依托,红军大部队一走远,就四出骚扰,烧毁民房,抢劫财物,围攻赤卫队和游击队,杀害革命干部和群众,破坏革命和生产,危害极大。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铁超接到上级攻打“土围子”命令,便火速行动,率领独立第三师攻打瑞金“土霸王”钟建标,端掉新陂、下坝、万田等几个“土围子”,并活捉了钟建标,接着与其他兄弟部队配合,相继攻占会昌、寻乌、安远、连城等县城,拔除地主武装“土围子”几百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932年8月,刘铁超率部攻打宁都赖村杨梅头一处“土围子”,此处旁边峰峦起伏,山势嵯峨,峰峰矗立,建在一座山顶上,可以四面进行观察,只有几条小路可以通山顶,这个时候,红军武器装备很差,又没有大炮,连个炸药包也没有,仅凭步枪、手榴弹根本无法摧毁坚固厚实的围墙。怎么办?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铁超想起了耒阳家乡农军用松树炮打击敌人的法子,便与当地干部群众商量,办法出来了,用棺材装进土硝制作成土炸弹,埋到土围子墙脚下去。谁知待到引爆时,导火线点燃了却没有爆炸。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时心急火燎的刘铁超等了许久不见爆炸,便要上前亲自察看,和他一起的同志们劝他不能去,这样太危险,然而,他丝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奔向墙根,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他,年仅33岁的红军猛将,就倒这万恶的“土围子”下,牺牲在这些土豪劣绅的手中。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铁超壮烈牺牲后,全师将士向他脱帽行军礼,将他安葬在杨梅头山上一个无名处,入殓时警卫员整理遗物,在他的上衣口袋中翻出一张纸条,上面端端正正地写道:
自古英雄多宏志,血性男儿应图强。
封侯拜相非吾愿,革命成功便还乡。
几番梦见井上月,君牵儿女村前望。
人间恩爱难相聚,缘为穷人求解放。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独立第三师政委李井泉,把刘铁超留给同志们最后的一首小诗,作为他入葬时的祭文朗诵,念毕,在场全师官兵无不掩面而泣,痛哭失声。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战友们亦无限感叹和嘘唏,刘铁超要是不英年早逝,我军辉煌战史上,必将留下这位黄埔军校高材生光彩夺目的篇章,假如能活到1955年,铁定是大将之才呀!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与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所有归内容所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