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映幼·童声驿站】小小红军宣讲团——第九期

“第九期”

宣讲员——黄钰涵

我叫解放军

大家好,我是小小红军宣讲团的黄钰涵,欢迎来收听我带来的红军小故事哦。

故事内容分享

一天傍晚,雨哗哗地下个不停,雷锋完成了一项任务以后,要回部队去。路上遇见一位大嫂带着两个孩子,在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他赶紧追上去,脱下自己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告诉她别着急,自己送她们回家。等他把大嫂送回家时,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大嫂叫雷锋到屋里休息,把衣服烘干了再走。他却说不用了,要赶回部队去。这时大嫂连忙追出门外,望着雷锋远去的背影,大声地呼唤:“同志,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部队的呀?”雷锋在风雨中回答:“我叫解放军!”

故事背景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望城县简家塘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从他三岁至七岁的四年间,祖父、父亲、母亲、哥哥相继悲惨死去,弟弟饿死在家中。年仅7岁的雷锋从此沦为孤儿,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艰难地活了下来。

小时候的悲惨经历让雷锋明白了旧社会的黑暗。当湖南刚解放,年仅9岁的雷锋就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要求加入他们。连长考虑他太小没有同意,但是送给他一支钢笔,让他好好学习。

第二年夏天,在当地乡政府党支书的资助下,他进入刘佳祠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雷锋先后在生产队、乡政府工作,而后调入望城县委工作,多次被评为模范公务员。事情如果止步于此,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个家喻户晓的“雷锋叔叔”了。

1958年,雷锋响应号召,从湖南一路北上,来到鞍山钢铁厂当工人。临行前,他将名字改为“雷峰”,意味着“攀登高峰”,这样可以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我是小小宣传员

宣讲员——毛誉颖

小英雄雨来

大家好,我是小小红军宣讲团的毛誉颖,欢迎来收听我带来的红军小故事哦。

绘本故事分享

雨来的家在还乡河边上的芦花村。这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小村庄。芦花村,多么美的名字啊!原来,还乡河里长着许多芦苇,芦苇开花的时候,风一吹,鹅毛一样的苇絮就漫天飞舞,把小小的村庄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每到夏天,雨来就跟铁头、三钻儿几个小伙伴,光着屁股在河里玩个没够。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他能脸朝天在水面上躺着,把黑黑的小肚皮露在水面上。这一天从夜校回来,雨来躺在炕上念书,念着念着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睁眼,看见爸爸回来了。爸爸和平常的打扮不一样,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着一支步枪。爸爸要去打鬼子了?只听爸爸对妈妈小声说道:“鬼子又要扫荡了,这次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第二天一早,爸爸走了,妈妈也到东庄姥姥家去了,家里就剩雨来一个人。快晌午的时候,雨来吃了点剩饭,趴在炕上念书。忽然听见外面有人跑,窗户纸震得哗哗响。雨来赶紧跳下炕,把书藏在怀里就往外跑。他刚一迈出门槛,一个人跑来与他装了个满怀。雨来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平时来雨来家落脚。几个日本鬼子,叽里呱啦地在后面追赶着李大叔。李大叔来不及说什么,急忙跑到墙角把一口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地方,对谁也不许说。”那缸里有半缸糠皮子,雨来人小,费了很大力气才把缸搬回原处。这时候,日本鬼子已经闯了进来。雨来赶紧往后院跑,鬼子端着枪大声喊道:“往哪跑?”雨来没有停下脚步,鬼子开枪了,子弹从他头顶上飞过。

一个扁鼻子的日本军官闻雨来:“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的没有?”雨来用手抹了一下鼻子,说:“我什么也没看见”扁鼻子军官听了,用手去掏口袋,雨来心想,是不是掏刀子?可是那鬼子军官掏出来的是一把日本糖块,往雨来手里一塞,说:“这个大大的好!你的,说说,八路军的在什么地方,金票大大的有!”雨来没有回答,也没有接那一把糖块。猴鳃军官发怒了,他瞪着凶狠的双眼,突然伸出像鹰爪的双手,九折雨来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拉,然后,又用一只手在雨来的脸上左右开弓,还用力拧他的脸,雨来的脸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疼痛难忍。旁边那个鬼子也狠狠地朝雨来的胸脯打了一拳雨来倒退几步,正好撞在墙柜上,又被拽过来推向炕沿。雨来的头昏沉沉的,鼻子也直流血,一滴一滴地溅在他那课本上的两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后院没有门,怎么办?雨来急忙往墙根底下一棵桃树上爬,想逃出院子。可是,鬼子已经追过来,伸手拽住雨来的双脚往下一拉,雨来掉在了地上,被鬼子抓住,用绳子捆了起来。雨来被鬼子摔倒到屋里。鬼子正在屋里翻箱倒柜,被翻得乱七八糟,连枕头都是用刺刀扎破了。

鬼子不停地打雨来,都打累了,可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暴跳如雷,嗷嗷的叫道:“死拉死拉的,拉出去,枪毙!”几声枪响,划破了天空,然后,周围静了下来,雨来也不见了。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不见雨来来搬缸,就从另一个地道口钻了出来。屋里屋外,李大叔找不到雨来,跑到街上一问,有人告诉他,雨来被鬼子打死了。李大叔一听,一下子眼泪掉了下来,可是到处没有雨来的踪影,不但不见尸首,连一滴血也看不见。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雨来是不是被鬼子扔到河里了,于是,人们都顺着河流去寻找,找了半天,大家都失望了,突然,铁头喊道:“那不是雨来吗?”人们看到,芦苇中,从水面上露出一个小脑袋,像个小鸭子那样抖了抖头上的水,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喊道:“鬼子走了吧?”

大家喜出望外,急忙跑过去,把雨来拽上了岸。原来,日本鬼子刚要开枪的时候,雨来一头扎进了河里,鬼子朝河里开了几枪,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故事背景

《小英雄雨来》的作者管桦说,雨来的形象绝不是作家凭空想像的。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

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5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1940年,管桦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但浓浓的乡情,给他留下了无限的眷恋。他从小亲身经历目睹了年长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从军后,童年时代的情景,总是像演电影似地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

就这样,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雨来没有死》。这成了管桦创作生涯的开端。

我是小小宣传员

教师寄语:

雨果曾说:“艺术大道上荆棘丛生,也是件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在一扇扇成功的大门为你敞开时,不要因害怕而丢失成长的机会,不要因为胆怯而丢失步入成熟的门槛。

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图文排版:林文婷

信息来源:信息组

活动出品:保教室

审核发布:园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