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1937年10月,由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伦敦出版,许多外国人从中了解和认识了红军。之后,这本书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其实早在1936年7月,一个名叫薄复礼的英国人也出版了一本介绍红军的书籍,书名为《神灵之手》。他在书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爱护群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队。

薄复礼出生于英国的曼彻斯特,1922年秋受教会派遣来到中国,在贵州境内的镇远、黄平和遵义一带传教。1934年10月初,他在镇远和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相遇,开始跟随红军长征,1936年4月才离开红军。在朝夕相处的500多个日夜里,红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严明的纪律使他深受震撼。他在书中写道:“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都能自觉遵守。有一次遭到敌机轰炸,大家急忙躲进一个果园,藏在果树底下。树上的果子实在馋人,但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摘。”

红军长征时期的条件有多苦,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头上还有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吃水果了,就连正常的一日三餐都很难保证。但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也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摘树上的果子,这就是红军的纪律,这样的队伍,百姓又怎么会不拥护呢?其实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简要举几个例子大家就都知道了。

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途径二郎坝,当晚在村里宿营。第二天清晨,一位小战士给房东赵大爷挑水,回来时不小心把门口的一个坛子给碰倒摔破了。赵大爷见状忙说:“没关系,只是个空坛子。”这时候班长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布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两块铜板,他递给赵大爷说:“打烂了你的坛子,不能就这样算了,我们只有这些钱了,如果不够,将来我们一定补上。”红军走后,赵大爷对儿子说:“这是仁义的队伍呀,你去拿篾条把这个坛子箍起来,破坛子咱也要,这是个念想。”后来赵大爷的儿子将两块铜板和破陶罐捐献给了四渡赤水纪念馆。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强渡澧水后,向沅陵方向转移。经过陈家山村时,天色已是黄昏了。由于敌人的欺骗宣传,村民们纷纷上山躲避。红军想买菜做饭却找不到村民,两名战士在龚占燕家的菜地里拔了些白菜,留下了10块银元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老乡:对不起!未经你许可,将你家白菜扯来吃了,只留四颗白菜种,给你十元银元,作白菜补偿!”晚上红军就睡在老百姓屋檐下,天还未亮,他们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队伍整整齐齐地走了。这10块银元后来被龚占燕的儿子捐给了张家界市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1936年3月,红六军团长征经过云南平彝羊肠营,在大树脚村宿营。一名战士对村民方有娣说:“大嫂,我们是红军,是专为咱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向你要口水喝。”战士一口气喝完方有娣递来的一瓢清水后,从挎包里拿出一枚铜币给她,并客气地道谢。“活了30多年,还从没听说过有喝水付钱的队伍!”这枚铜币方有娣珍藏了数十年,晚年的时候捐给了云南省富源县胜境博物馆。

窥一斑而见全豹,正是靠着严明的纪律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红军才一路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并取得了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薄复礼在《神灵之手》中对红军做了这样的评价:“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著,是前所未闻的。”这种严明的纪律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又在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帮助我们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并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