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黄陂村是红四军入闽第一战长岭寨战斗的策源地。在黄陂村村口有一片茂密的风水林,古树苍劲,枝繁叶茂,自成一景。1929年3月13日上午,就在古城镇黄陂村这片神秘而宁静的树林边,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这里郑重举行,随后打响了红四军入闽第一战。93年后的今天,黄陂村两委以“重现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自筹资金打造了陂溪红色文化公园,还原了当年红四军在陂溪村的场景,供后人瞻仰纪念。
历史回顾 黄陂村又名陂溪村,是本县汀西古城镇所辖的一个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首次入闽时的驻扎地。在此先后召开了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制定了长岭寨战斗的作战方案,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又是游击队活动的地方。
1929年3月11日,红四军从瑞金壬田出发,沿着武夷山南端的闽沟,经木杉岭、牛犊坪、庵子前、黄鳝口首次挺进闽西,抵达长汀县境内的楼子坝,12日到达四都。当天,盘踞在长汀县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旅长郭凤鸣闻讯后,想先发制人,当即派出一团兵力赶往四都,企图阻击红军。但是,这一团兵力虽然到了四都,但不敢与红军正面交锋,隐蔽在山头上放枪。
3月13日清晨,正在四都休整的红军,突然听到周围山头响起枪声。毛泽东、朱德听取敌情的报告后,立即在驻地“协和店”召开团级干部会议,分析了敌情,决定主动岀击,利用红军“健攻”的特点,围歼敌人。上午8时,红军28团居右、31团居左,特务营随军部居中,齐头挺进,穷追猛打,在渔溪就把郭凤鸣的一团兵力歼灭了一半,其残部慌忙逃窜,红军一鼓作气追赶到长岭寨山脚下的陂溪村。
红四军进驻陂溪路经的千年古道 陂溪村,是一个只有30户人家的山村,离长汀县城约15公里,红军在此休息待命。此时,毛泽东与前来联系的中共长汀临时县委书记段奋夫相见,并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敌情,部署战斗。下午四时,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在陂溪村的小溪边的草坪内召开。会上,同志们聚精会神地倾听了段奋夫的汇报,他着重讲了四点:一、闽西各县都有党的县委,福建省委的领导曾到各县传达贯彻中共“六大”会议精神,党员的思想基础较好;二、在各地党的领导下,到处都组织农会,去年(指1928年)曾有龙岩后田、平和长乐、永定金沙、上杭蛟洋农民武装暴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三、详细地介绍了郭凤鸣旅部官兵关系恶劣,克扣军饷严重,生活腐败、士气低沉,对人民群众横征暴敛, 无恶不作,以致长汀成为农辍于耕,工失于肆,商罢于市,百业凋零,金融混乱的局面;四、郭凤鸣派遣到四都的补充团抢占了长岭寨,企图阻止红军向汀州城进发。
毛泽东等与会代表听完汇报后,研究了敌我双方态势,决定进攻长岭寨, 消灭郭凤鸣,直捣汀州城。3月14日清晨,红军指战员遵照军委的部署,共分三路向长岭寨发起总攻,经过激烈战斗,取得了长岭寨战斗全胜。长汀临时县委组织陂溪村人民群众踊跃支前参战,体现了军民团结战斗的鱼水深情。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准备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时, 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等有关单位,以及福建省银行、闽西工农银行,各主要工厂、医院等共计三四千人,先后迁驻梁屋头、陂溪、元口、四都等。省级机关在陂溪驻扎了七天。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旧址陂溪村水口林 在四年游击战争时期,古城全镇各自然村基本上是汀瑞游击队活动过的地方,陂溪村也不例外,为支援游击战争,陂溪村革命群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黄陂(陂溪)村革命群众积极支前参战,保卫、建设苏区。全村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就有黄月标等9名,其中有一名叫王友莲的女烈士。
资料来源:《长汀革命基点村简史》
供稿:宣传办 编辑:刘建金 审核:彭跃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