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小松在成长
每一份耕耘,都会有收获
哈尔滨何延川红军小学从学生真实劳动需求出发,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实践劳动课,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以校园吉祥物“小红松”——爱劳动的“勤小松”为榜样引领,围绕松能课程开展12月份的任务群主题为:勤小松之“农业生产”。
明确任务 ——挖掘育人潜能
本次劳动实践,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利,在六种不同的实践活动中结合自身资源任意选择,让真实的劳动在孩子身上发生,让他们通过种植和养护水培植物,从而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的情况,培养对植物的喜爱之情,并理解“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价值所在。
知识牵引 ——储备劳动才能
科学老师为孩子们录制了微课,讲解了种子的结构、根的作用、水培植物的原理、并进行了温馨提示,强调了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劳动过程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劳动教师为孩子们推送了水培技巧小视频,帮助孩子掌握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有效实施 ——展现实践技能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实践任务的操作者和完成者。教师和家长是他们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呵护者,看着孩子们将一小粒种子呵护发芽,重新焕发生命力,甚至有的烹饪出美味佳肴,成就感油然而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黄豆芽小分队
绿豆芽小分队
大葱小分队
大蒜小分队
香菜小分队
绿萝小分队
真实评价——家校合力赋能
活动结束之后,孩子们借助“勤小松在成长”评价单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效果三方面进行了家校共育劳动实践综合评价,评价主体由自我、家长、同伴、教师多元参与,因为孩子是居家,相信学校评价和松币奖励也一定会在春暖花开的校园里等待着孩子们。并继续坚持开展“我手写我心”劳动故事讲述活动,劳动故事情感流露,观察日记有理有据,想象作文妙趣横生,没有亲历实践就没有情感共鸣,这才是最好的劳动后的自省和反思,更是成就感的认同和提升。
劳动前的指导以学科融合为切入点,加强关联性知行合一;劳动中的实践以亲历为落脚点,加强教育性手脑并用;劳动后的评价以赋能为出发点,加强真实性学创融通。为生活而教,向幸福而育,助力勤小松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