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靓仔说说历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最新内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1961年北京军区政委职位空缺,迟迟不能确定人选。毛主席决定亲自指派,但这个位置牵扯甚广,一时也没有头绪。
北京军区在北京之内,不止要管理本军区所有事务,还要加以保障首都的安全,出现任何纰漏,直接威胁到国家的安全。且在军区中很多职位是地方领导兼职,人事管理方面也是错综复杂。
担此职位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且有一定的胆识与魄力。毛主席思索再三想起了一个没有见过几次面,但一直接到捷报,当年在蒋介石悬赏榜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便是陈先瑞。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让毛泽东如此记忆深刻的呢?
红74师的建立
这还要从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之路说起。当年毛主席改变方针,开始红军长征,而此时在红25军的陈先瑞因受伤在家休养,但在其得知消息后便立马来到部队,誓要与部队共同进退,政委看其意志如此坚决,便答应他的请求。
在部队进入陕南时,经过开会商议决定让陈先瑞带领二二三团三营七连留在此地。
因为当时陕南地区并没有共产党根据地,人民还在受国民党和土豪地主们的欺压,且陈先瑞的腿受伤还未痊愈不方便行军,所以我军决定留陈先瑞在此建立根据地,解放人民,宣传革命思想文化。
74师干部合影
在大部队离开后,陈先瑞便在陕南地区独立展开工作,逐步出击壮大发展,在陕南站稳脚跟。但因为国民党先一步进入,制造出很多不利于共产党的谣言,意图抹黑共产党,给陈先瑞在此发展造成了很大阻力。
为了改变人民印象,陈先瑞公开审理土霸王,解放关押在监狱里的无辜蒙冤之人,经此事件老百姓才改变固有印象,并且主动参加共产党部队。
但随着队伍逐渐扩大,鱼龙混杂,也有识人不清之时。因叛徒背叛,致使与红25军失去联系。而国民党借机围剿,我军前无援军支应,后无可靠枪械,损失惨重。
在受到国民党围剿后,成功撤离的各路游击部队在安全地区集合,并且将剩余约七百余人进行整合编为红74师,陈先瑞为师长,日后威名响彻三军的红74师就此成立。
国民党很快就收到消息前来围剿,陈先瑞知晓此时并不适合与敌方部队硬碰硬,便带领部队撤往青铜关。
此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在敌人前后包围的情况下,陈先瑞利用地形,假意派出一支部队吸引注意,剩余全部主力进行伏击,成功破除敌人包围圈。
并且一路进攻攻克诸多要地。在稳定地盘后,逐渐建立起基层政权和武装部队,建立根据地,扩大74师规模,增加实力。
青铜关(图片源于网络)
直至1936年,陕军忌惮其发展,决定将红74师围剿在西安近郊。关键时刻,陈先瑞识破敌军阴谋,通过寒风刺骨的秦岭,越过三千七百米的海拔,突破敌军东西防线,成功解决部队危机。
红74师自成立以来也一直没有取得和大部队的联系,所以衣食住行和枪支弹药都捉襟见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便只能突袭敌军,缴获敌方粮食、物资、军械等一些必备物品。
就在此时,红74师收到了原红25军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的到来让陈先瑞看到了希望,证明还是可以和大部队联系上的,再也不是孤军奋战。
他立刻写下红74军成立的开始与多年来的经历,以及众位将士们的战斗成果,陈先瑞无比希望这些消息能够传到主力部队。
在陕南地区,红74师一直与国民党部队纠缠,以吸引其炮火,减轻主力部队压力。直到1936年9月,国民党围剿重心转移,才稍微得到缓解。
但为了配合主力部队的行动方针,陈先瑞便决定率领部队转移战场,转到镇安、山阳、商南等地区。并且为了能够吸引敌军注意,沿路切断所有交通干线,拖延敌军前进速度,为大部队争取时间。
大闹华山
同年11月中旬,红74师便成功转移到豫陕一带,在我军处于准备阶段,并未发起进攻时,驻商县的国民党军队便向我方部队率先发起进攻。
敌方大约一千多人对我军发起突然袭击,陈先瑞便迅速反应过来指挥74师拼死反抗,一开始同志们只是以为是普通的驻守部队,但是在真枪真刀的交起手来时便发现,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只国民党的部队不仅装备精良,且配套齐全,战斗素质极高。
我军经过多番试探发现对方是国民党别动总队,得知此消息后便下令我军抢占两侧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全力发起进攻,不给对方一丝一毫的生机。
两军焦灼奋战将近一个小时,最后以我军胜利结束这场战斗。此战我军击毙敌军一百多名,其中别动队占十八人,别动队军官两名;俘虏一百余人,别动队军官一名;枪一百五十多支,弹药无数。且此次战役红军仅伤亡十余人。
此次战争大获全胜,士气正浓,也为了能够阻断敌军再出奇兵,扰乱敌军视线,陈先瑞便带领74师顺势追击,直接拿下豫陕边界众多民团,顺利到达华山。
到达华山后,陈先瑞便开始为红军造势,率领部队高调直闯华山,并且到处粘贴标语“到此一游、从此路过”要多高调有多高调。顷刻间“红军闹华山”的消息遍传到大江南北,蒋介石气急败坏,下令悬赏一万块大洋拿下陈先瑞。
红74师经常神出鬼没,在陕南地区各个领域发起过无数次的战争,经常以少胜多,沉重的打击国民党的战斗意志。
蒋介石也曾几次发出指令,出兵围剿,可陈先瑞向雨后春笋一样,刚围剿完成之后,又冒出来活动。最后实在气急败坏发布悬赏令,但在悬赏令上陈先瑞的名字还被登错为“陈光瑞”,因国民党从没有真的见过这个人,所以名字在口口相传中有所误差。
陈先瑞此次被蒋介石悬赏虽生命受到威胁,但是也得到一个好消息,那便是中央了解到有我方部队还在远方战斗,了解到还有这样一群优秀的战士。
当时因为红74军一直没有与中央取得联系,中央也并不知道其战绩。直到国民党下悬赏令后,毛主席才了解到原来在豫陕一带还有我方这样一支神兵,在我军主力正在长征时刻,大闹华山,不断牵制后方,减少中央部队在前方的压力。
也正是这一举动,分散了国民党的注意力,促进了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合。毛主席也因为此战对陈先瑞有了非常好的印象,并且在他不知道的时候,默默的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关注着他的优秀战绩。
红74师一直到1936年才真正与中央取得联系,得到中央命令。与中央取得联系后接到的第一条指令便是:暂不行动。
从红74师成立以来,到接到中央指令,从十几人的部队到如今千人规模,仅仅两年的时间,其中所受苦楚可想而知。
且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没有指令作战,全凭个人局限化指挥,没有任何消息获得渠道,没有任何衣食、枪械等补助,全凭一腔热血,逐步摸索而成,这要有多大的勇气与谋略来支撑。
也因此次战争,陈先瑞受国民党通缉,直到后来西安事变爆发,国共联合抗日,情况才稍有好转。之后红74军也被编为南路抗日军,并且准备北上与主力部队汇合。
到1937年1月,红74师北上与十五军团汇合,全军改编为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留守处,陈先瑞为此处留守主任。
陈先瑞在陕南的抗战之旅,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毛主席在抗战期间,在陈先瑞到达延安学习时特意请他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只为亲眼见见这个只闻其功绩不见其人的英雄。
在席间,毛主席高度评价了陈先瑞在陕南地区的壮举,在物资匮乏,人员骤减的情况下,还能数次取得胜利。且在敌方重度打压下,还能顽强抵抗,逐步壮大,这足以看出陈先瑞的能力,是多么的出众。
这也是在时隔三十多年后,毛主席在北京政委此等重要职位空缺时能够想起他的原因。这可是在当年大闹华山,把蒋介石逼得焦头烂额悬赏上万大洋要取其项上人头的人。
最开始毛主席只任命其为副政委,后来表现优秀,又由毛主席直接拍板任命为政委。两次被毛主席亲自点将,在其晚年回忆起来时也是非常自豪。
几经波折回到老地方
国共抗日结束后,陈先瑞带领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五旅。不久之后,蒋介石撕毁盟约,国共开始内乱。此时中原军区主力军突围,十五旅在陈先瑞的带领下,冲破层层关隘,到达陕南商洛地区,此后任命为豫鄂陕副司令兼参谋长。
但中原军各路军队在突破敌方防线都损失惨重,陈先瑞所带领的两个团更是只剩一千余人,沿途也有所折损。所以在到达豫鄂陕中共根据地时,剩余人数伶仃可数。
在刚刚到达根据地时,国民党又立刻派出大量兵力前来围剿,意图一举拿下,可谓是雪上加霜。陈先瑞便带领所剩人员拼死反抗,坚决与敌人斗争到底,一直坚持到1946年12月。此时敌方部队强制施压,形势对我方实在不利,陈先瑞便下令将主力部队向豫西撤退。
后又为减轻我方中央主力部队前线压力,陈先瑞东渡黄河前往山西。并且沿途整编出一支将近三千余人的军人第二纵队。
之后这支部队便一直在此地游走与敌人进行游击战,化整为零,灵活运用,吸引敌方火力。后根据中央指示,第二纵队与第一纵队汇合,两只队伍合并为地十二纵队,稍减轻一些压力。
陈先瑞也根据中央指令被调到了西北民主联军38军副军长,自此陈先瑞三进陕南。陈先瑞到达部队后,片刻也不曾延误,立即投入战斗。掩护主力部队撤出敌人包围圈,切断铁路交通线,追击窜逃敌军等诸多战绩。
在陕南没有待多久陈先瑞便被调出,前往豫西军区担任副司令一职。而此时豫西地区匪徒众多,到达此地后陈先瑞便立刻带领部队进行缴匪行动,经过一个都月的战斗,将豫西匪徒势力一网打尽,清空一切障碍,将豫西与陕南地区解放军根据地连接。
后来,发生宛西战役,陈先瑞带兵出战,共歼灭敌军将近七千余人,且成功夺回诸多领地,使解放军就此在陕南地区正式站稳脚跟,实现解放军在陕南的伟大攻略,为我军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此时陕南军区成立,陈赓原本想让陈先瑞出任军区政委,但是陈先瑞拒接了,表示自己能力有限,干不了这么重要的职位,还是希望能够上战场,什么职位无所谓。在陈先瑞的强烈要求下,任命为军区副司令,继续带领部队冲锋陷阵。
在陈先瑞到任后也并没有辜负期望,在豫西北的解放战争中,屡战屡胜创下佳绩。
在参军以来,陈先瑞大部分都在陕南地区附近活动,所以与毛主席见面很少,但也能非常优秀的完成中央传下来的任何指令。
尽管甚少见面,但毛主席仍能从报纸上看到陈先瑞的各种耀目战绩。1961年,北京军区政委位置空缺,毛主席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陈先瑞,他大笑着问:“那个大闹华山的师长哪去了?”,并拍板了由陈先瑞顶上这个重要位置,直至陈先瑞因身体不适离职。
在陈先瑞晚年时,立下遗嘱,并交代子女。死后火化,将骨灰撒到豫鄂陕地区,不必留下任何标记,陈先瑞老先生想回到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一个奋斗半生的地方,也算是魂归故里。
在1996年,陈老先生逝世后,其子女尊老先生遗嘱,前往豫鄂陕地区将骨灰撒入那片美丽的山川,没有留下任何的记号,让老先生能够永远陪伴在那片土地,看着他曾奋斗的土地繁荣昌盛。
陈老英雄少年投军,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到死仍挂念曾经奋斗的那片土地。他们的一生看中的从来都不是权力、地位、金钱,而是深沉地热爱着曾经蕴养着他们的成长的土地,与他们共同奋斗的可爱的人民。
对于陈先瑞老将军,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他的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故事。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在 看”,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