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1990年89岁的红军叛将龚楚致信中央,想落叶归根,邓公如何处理?

1990年的一天,已经退休的邓小平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件。

写信的人不是他的亲朋故旧,而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位叛徒。

此人名叫龚楚,寄信时已经89岁,他曾经在红军内部担任高级指战员的职务,其地位仅次于毛泽东与朱德。

也正因如此,龚楚被后来的人们称为“红军第一叛将”。

邓小平长吁了一口气,拆开了信封,他倒要看看这位曾经的叛徒写信给自己到底有什么想说的。

在信中,龚楚言辞恳切地请求邓小平让自己回到故乡,并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忏悔之意。

中国人的文化当中素来讲究“落叶归根”,即便是龚楚这样的坏人也不例外。

那么,面对龚楚提出的这个请求,邓小平会做出怎样的答复呢?当初龚楚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叛变出革命队伍的?在叛变之后的这些年里,龚楚的生活到底过得怎么样?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一 北伐小将 投身农运

1901年,龚楚出生于广东省乐昌县的长来村,龚家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家资,所以龚楚从小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龚楚从七岁开始进入私塾学习,最后一路进入小学、中学,成为了班里的“尖子生”。

此时,新文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正发展得如火如荼,龚楚所在的学校里也开始出现许多宣传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口号与刊物。

1916年,龚楚考入了广州市市立第一中学,当时龚楚的老师也是一名心怀新思想的读书人。

在老师的影响下,龚楚开始阅读《新青年》这样的进步刊物,刚好第二年,孙中山就在广州组建了革命政府。

为了组建革命的军队,各地的中学纷纷开展了“征兵运动”,龚楚正是在这个时候报名参加了革命的队伍。

在国民革命军的队伍中,龚楚很快表现出了极强的军事天赋。

他跟着部队转战于广西,云南,湖南等多地,最后,因为父亲病重请假回乡,这才没有继续参加战争。

但在回乡照顾父亲的一年多时间里,龚楚并没有放弃阅读。

通过阅读进步刊物,龚楚依旧了解着外面所发生的一切,这也为龚楚日后能够重回革命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3年的春天,龚楚从家中回到部队。

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许多国民党内部的军官也在暗中加入了共产党的阵营。

看着自己身边的共产党人,龚楚第一次对于工人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次年六月,龚楚在他们的影响下,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随后,在孙中山和蒋介石的领导之下第一次北伐开始了,由于龚楚的“军人身份”,他很快就随着大部队一起到达了前线。

但几乎没有人料到,此时龚楚的政治立场已经悄悄地发生了转变。

因为北伐军当中的共产党人越来越多,龚楚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我党的“农民运动方针”,联想到自己家乡的情景,龚楚心中的革命欲望越来越强烈。

最终,龚楚被派往自己的老家广东省乐昌县领导农民起义工作,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龚楚从一个旧军阀部队里的小军官,转变为了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者。

但是想在广东地区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地除了有国民党的武装部队之外,还有不少宗族势力。

这些人平时在当地群众当中享有很高的威信,甚至有着生杀的大权。

因此,想要在此地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就必须要先革掉这些封建势力的命。

龚楚也是在宗族势力的影响之下长大的,因此他非常熟悉这些人的手段。

回到家乡以后,龚楚没有急着向群众宣讲革命思想,而是潜下心来在当地仔细生活,观察了一段时间。

最后,龚楚发现,要想推翻当地的封建势力,就必须要依靠最广大的基层群众,而团结基层群众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找到大家共同的“苦难记忆”。

起初龚楚在向大家宣传革命的时候,一些人,总是会碍于同乡之情或同宗之谊拒绝加入。

如果其他人问起来,他们总会说自己的祖上与这些族长有亲戚关系,彼此不方便翻脸。

但龚楚却对抓住时机这些人说道,大家明明都是亲戚,为什么他们不用干活却可以生活得很好,而我们每天累死累活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呢?

这番话宛如平地惊雷,一下子便激起了普通群众的革命热情。

几个月的时间下来,广东地区的农民起义形式立刻好转了不少。

不过,此刻的中国共产党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昔日的革命战友已经悄悄地向他们举起了屠刀,一场“中国革命史”上的巨大浩劫正悄然降临。

二 居功自傲 背叛革命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不久之后,汪精卫又在武汉故伎重演,将屠刀挥向了中国共产党人。

此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如果再不掌握“枪杆子”,恐怕我党只能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同年8月1日,朱德、刘伯承、周恩来等同志在江西南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断逼迫之下,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拿起了武器,保卫自己的革命理想。

在南昌起义当中,龚楚带领手下的同志们冲锋陷阵,端掉了敌人的好几个据点,他的胆识和谋略很快就受到了包括贺龙在内的高级指挥员的赏识。

在南昌起义结束之后,组织上又委派他前往湖南,协助毛泽东开展“秋收起义”的领导工作。

所以从履历上来看,龚楚先后参加了我党领导的两场极其重要的武装革命。

但就在随后几年的革命工作当中,龚楚不但丧失了自己的革命理想,甚至还不断堕落,腐化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

1927年的年底,朱德以团长的身份率领属下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当时龚楚是这支部队名义上的副团长,所以在井冈山地区,除了朱德与毛泽东之外,就属龚楚的职务最高。

因为当时红军队伍里的条件十分艰苦,部队实行官兵平等的制度。

从朱德、毛泽东开始,一直到最底层的普通战士,他们的吃穿用度均是一样,只有部队里的伤病员才能够吃到稍微有些营养的“病号饭”。

但此时龚楚的心里已经慢慢地失去了平衡,他认为自己对革命有功,理应受到优待。

有许多基层的战士们向中央反映,龚楚平时待人脾气不好,动不动就会打骂身边的战士。

毛泽东等人找龚楚谈过几次话,但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最后经过组织研究决定,大家给予了龚楚同志停职的处分。

1929年的年底为了适应新的革命形势,中央需要派出一部分同志前往广西地区组织起义,这时候大家都想到了有过“农民运动”经验的龚楚同志。

随后,调龚楚前往广西百色组织起义的命令便发布了下来,龚楚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内心却相当地不满。

他认为,中央的这道命令分明就是在跟自己对着干,大家这么做也只不过是为了削弱他在军中的影响力和权力。

于是,龚楚便怀着满肚子的牢骚与怨恨出发了,到了广西以后,中央要求龚楚紧密配合邓小平和张云逸的工作。

但龚楚对于组织起义的工作总是表现得不够热心,有时甚至还会无故缺席会议,邓小平很快就捕捉到了龚楚的个人情绪。

经过邓小平的不断劝说以后,龚楚总算是回到了革命的队伍当中。

在“百色起义”之后,中央军委将参加起义的部队就地整编为红七军。

张云逸同志担任红七军的军长,邓小平同志担任红七军的政委,而龚楚则担任参谋长的职务,没想到这样的任命很快在龚楚那里引发了连锁反应。

龚楚认为,中央这样的任命实在是“别有用心”,明明自己在过去的革命斗争当中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

为什么到了最后,大家不但没有重用他,反而让他当了一个区区的参谋长呢?

从此以后,龚楚对于革命事业的态度越来越消极,为了防止龚楚的个人情绪继续给部队带来消极的影响,大家经过开会讨论以后,一致同意将他暂时调离前线,撤回到后方接受学习改造。

一个装睡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叫不醒的。

在龚楚调回中央苏区以后,同志们虽然也曾经无数次尝试在思想上帮助他。

但龚楚表现出来的态度却越来越消极,甚至拒绝和同志们交流谈话,这让大家对龚楚十分失望。

1933年五月下旬,为了做好团结工作,周恩来同志决定亲自去找龚楚谈话。

一见面,周恩来就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革命事业现在正处在困难的时期,不要动不动就闹情绪,得振作起来啊!

龚楚对周恩来的话报以冷笑,他的心里早就已经没有革命理想了,所以她追求的从来就不是什么“人民解放”,而是其个人的荣华富贵。

周恩来越是对龚楚不断劝说,龚楚就越是得寸进尺,咄咄逼人。

最后,连一向脾气温顺的周恩来都无法忍受龚楚了,两个人之间的谈话也就这么无疾而终了。

在周恩来劝说龚楚失败以后,组织上为了促进龚楚改变思想,决定给予他“开除党籍一年”的处罚。

没想到这个结果正好符合了龚楚的“小心思”,他的心里早就已经不认同共产党的革命理念了,正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投奔敌人的阵营。

那么,思想堕落的龚楚究竟会走向何方呢?叛变到国民党的阵营以后,龚楚又是否能够像自己所想的那样获得高官厚禄呢?

三 晚年回乡 落叶归根

1934年,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而龚楚,陈毅等少部分同志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继续留在南方地区开展游击斗争,他们的任务除了在南方一带继续打击国民党的势力之外,还有趁机收留一些在战斗中被冲散的红军战士。

这样艰巨的任务让龚楚的心中产生了更多的负面情绪,他觉得中央将这个任务派给自己就是让自己去送死。

于是他的心里便产生了脱离队伍,擅自回乡的想法。

1935年5月,龚楚带着一支小部队来到临武县的黄茅村休整。

由于到达村里的时候天色已晚,龚楚便告诉随行的同志们自己累了要休息一下。

入夜以后龚楚偷偷地从屋子里拿出武器,趁着休息的间隙离开了营地。

等到第二天部队集合的时候,大家才突然发现龚楚这个指挥员已经不见了踪影。

几天以后,龚楚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乐昌县长来村,龚楚料定此时的红军早已经乱作一团,他们自身都朝不保夕了,更不会有精力来管自己的事情。

于是在回到家乡以后,龚楚便向广东绥靖公署递交了一份“投名状”。

龚楚告诉国民党的官员们,自己非常清楚共产党人的活动规律,而且只要给他一小部分人马,他就能够带头剿灭在当地活动的共产党游击武装。

当地的国民党官员听了龚楚的话以后,立刻喜出望外地表示一切全部听从龚楚的安排。

1935年10月,龚楚带着手下的几十名士兵化装成了游击队进入山区,他们的目标就是在北山一带活动的游击队武装。

本来在广东地区开展武装革命就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这里的群众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敌人的力量也非常强大,我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营之后,才在此地组建起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部队。

此前,中央苏区与广东游击队武装之间的联系工作一直都是由龚楚在负责。

他叛变以后,由于党中央还在长征的途中,广东地区的游击队武装便迅速暴露了,龚楚先使用之前的联系方式欺骗广东游击队的同志们,称自己是湖南方面派来联络的同志。

而后将广东游击队的同志们,一个一个地带入敌人的包围圈。

等到这些同志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敌人早就已经将枪口对准了他们。

一阵枪响之后,同志们纷纷倒地,此时的龚楚非常明白自己已经彻底没有回头路了,它只能够通过不断残杀同志和战友们的方式来向国民党邀功。

靠着这些卑鄙的手段,龚楚在国民党内部的官位也越当越高,他先后担任了广东地区参议院的议员以及怀仁县的县长。

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入广东境内,眼看着共产党人即将解放自己的家乡,龚楚慌不择路,逃入了香港境内。

当人民解放军攻克了乐昌县以后,当地政府马上便贴出告示要求严惩龚楚的罪行。

只可惜,此时龚楚和他的家人们大多已经逃到了香港,留在本地的都是一些远房的亲戚。

到了香港以后,龚楚依靠他哥哥的关系,在当地办起了实业,因为害怕共产党人对他的清算,龚楚甚至改掉了原来的姓名,将名字换成了龚松庵。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龚楚一直都是以一个生意人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如果他不主动提起,人们很难想象到,这个人会是曾经的“红军叛将”,与许多香港地区的富豪一样,龚楚在赚够钱以后,选择移居美国。

但在大洋彼岸,龚楚的生活也并不十分如意,每当龚楚想起自己的老家时,他的心里总会有一丝丝的悔意。

当然,他能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觉得愧对曾经的同志,而是因为自己不能够“落叶归根”。

作为一个老人,他渴望能够在临死之前回到自己的故里,但作为一个叛徒,他又非常惧怕踏上那片“红色的土地”。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最高人民法院突然发布了一则公告。

在这则公告里,我国政府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们将不会追究新中国成立以前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犯罪行为。

这则公告原本是为了促进祖国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但龚楚却从这则公告当中看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

为了回到老家,龚楚一连给中央写去了三封“亲笔信”。

其中,龚楚的最后一封亲笔信还被发往了邓小平同志的案头。

作为曾经一同在百色起义中战斗过的“老朋友”,邓小平对龚楚十分了解。

邓小平对自己身边负责这件事情的同志介绍道:这个龚楚我是了解的,他确实是我们党的叛徒,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伤害,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拿出一点气度来嘛。

有了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龚楚回老家的事情就变得顺利起来了。

为了表达对于中央的感谢,龚处甚至还在广东省投资了不少产业,以此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龚楚回乡以后,他还曾经多次通过家族中的晚辈给邓小平发去慰问电报。

只不过,对于这位曾经的叛徒,邓小平和他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谈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让龚楚回乡养老,已经是对他释放的最大善意了。

晚年的龚楚积极奔走于香港与内地之间,为他的老家乐昌县引进了三亿多元的投资。

1995年7月,龚楚在乐昌县长来镇的家中去世,终年94岁,在龚楚去世以后,他的家人按照其遗愿将她葬入了家族墓地。

当地的政府部门出于礼貌,也派相关的人员参加了龚楚的葬礼。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终究还是回到了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上,只不过那时的他胸怀理想、志向远大,如今的他只能够沦为一个受人唾骂的“叛徒”。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诞生过许多舍生忘死的英雄,也出现过许多令人憎恶的叛徒。

这些人或许曾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背离了革命的初衷和队伍。

但到最后,他们必须承认,我党所走的道路是一条充满荆棘,但却正义、光辉的大道,一项正义的事业永远不会缺乏“继承者”,因为理想的种子早已被播撒进了人们的心中。

而那一把“红色的火炬”,也必将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青史无言,它会忠实地记录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

孰是孰非,谁对谁错……也许在当时并不能够立刻得出答案,但正义的理想必将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和帮助。

无论在什么时候,一个人能够为了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行为和精神都是无比可敬的。

而为了一己之私出卖革命的家伙,也必将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