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全县青年干部和广大青年朋友“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和九江银行会昌支行共同推出了《“读”好·青年》栏目,下面跟着小编看看,本期青年读书班分享人给我们带来的红色故事吧!
会昌县汉仙岩管委会李坚
(青年读书班一班)
会昌青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大家好,我是本期读书分享人李坚,今天我分享的红色故事是《盘山红军战士》。
1934年4月初,中央苏区南大门筠门岭正面遭到了国民党南路军陈济棠部两师一旅的重兵围攻,驻筠门岭的红军主力部队红二十二师及地方武装一万余人设置三道防线进行防御。担任正面防守的红64团由团长帅荣指挥,在第一道防线寻乌澄江岔口一带进行了顽强的阻击,后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盘古隘、龙头蓝屋、盘山一带。
盘山距筠门岭30华里,地形复杂,山道崎岖,地势险要,主峰盘山呈磨盘状,只有一条小道通往顶峰,构成护卫筠门岭前沿阵地的天然屏障。
4月中旬,国民党粤军以整师整团的兵力开始了强攻盘古隘,5架敌机对我军修筑的土木碉堡工事轮番轰炸,英勇的红64团依托地形坚守阵地,进行了3天两夜的顽强阻击,在歼灭敌人约一个营的同时,红军自身的伤亡也较大。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64团主力陆续后撤至第三道防线乌石下、社公排、寨脑岽、筠门岭墟一带。
在盘山阵地担任掩护撤退任务的是红64团2营6连。在连长钟鸿义和指导员蔡保林的指挥下,红6连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恶战的考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正当红6连就要撤出阵地时,敌人的排炮将通往山下的唯一小道炸塌,全连困守盘山主峰。在这危急关头,班长张秀良爬到道口:“连长,我们伤病员难于突围,你快带同志们从后山撤吧”“不!要撤一起撤,要留咱们死在一块”连长和战友们回答,“战士们再不突围,就来不及了。”“同志们快撤!我们掩护。”王万有等31个伤员来到张秀良的身边向敌群开火,敌人向通道口涌来。连长钟鸿义等带领战士们含着泪把毡子撕成条状接起来,从后山2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滑下去,成功突围了。负责断后的张秀良和其他负伤的战士一共32人把生死置之度外,在弹药耗尽后,战士们搬起石块狠狠砸击敌人,当敌人沿着进攻的梯子爬上来时,战士们毫不思索抱着敌人跳下200多米高的山崖,在山崖间久久回荡着这些英勇战士宁死不屈的喊杀声,敌人闻之莫不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