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川(1911-1982)四川省旺苍县东番区白龙乡吴家大湾村人,1913年出生于一户佃农家中,兄弟二人,排行为大。21岁参加红军,经历过举世闻名的长征,参加过数百次战斗,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班长、排长、连指导员。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所在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在景泰条山战役中多处受伤,留在地方养伤,脱离了红军,流落他乡,最终落脚皋兰县西岔镇。
参加红军
1932年秋,吴兴川家粮食丰收了,一家人盼望过个好光景,地主却要他家交租子和驴打滚的利,辛苦干了一年打下的稻谷全被地主拉光了,他据理力争,未能奏效。一气之下,烧了地主的厦房,摸黑踏上崎岖山路,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地方。半月后,听说红军是领导穷人闹革命的队伍,路过旺苍,他来到红军驻地东番区,找到红军部队,请求参军,他光荣的参加了红军。
参加红军后,被编到红9军27师99团3营。参战中,他表现机智勇敢,有胆有识,得到营长的赏识,安排到营警卫班当战士。1933年7月的一天,旺苍县团总偷袭了营部,他掩护营部首长及机关人员安全突围脱险,不久被任命为警卫班班长。经过多次战斗的考验,1935年4月在四川懋功由黄营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月,由于张国焘企图分裂党、分裂红军,公然下达“南下命令”,他随红四方面军南下,由于根本战略错误,红军指战员虽经苦战,转战数月,终难立足,当时他已担任九连指导员。1936年2月,敌人又集中兵力向天全、芦山等地大举进攻,红四方面军陷入困境。中旬,红四方面军撤出川康边界地区,后来转移到西康的道孚、甘孜一带,部队伤亡惨重,张国焘的南下路线遭到彻底的失败。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领导下,由湘鄂川黔根据地长征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7月初,召开了有红二、四方面军领导人参加的甘孜会议,作出了二、四方面军立即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的正确决定。甘孜会议后,红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并肩北上。为了避开国民党匪军的围追堵截,红军选择了人烟稀少的沼泽草地行军。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地里,战士们艰难地行进着,很多人不时陷入泥浆中,越陷越深,不少战士就这样牺牲在草地上。进入草地几天后,红军战士的米袋空了,皮囊的水也没有了,饿了拔些没有怪味的草根咀着吃,草根吃完了,将装水的牛皮囊泡软了吃,有的将羊皮袄的羊皮泡软吃了,还有的将皮带泡软吃了……有位战士几天没吃东西了,身体很虚弱,一步也走不动了,大家都很清楚,掉队就意味着死亡,吴兴川和战士们轮流背着这位战士往前走。体弱的战士不断增加,大家互相搀扶着,迈着沉重的步伐,艰难的向前走去。又有一天,一位战士身体极度虚弱,用微弱颤抖的声音对吴兴川说:“指导员,我恐怕不行了,不用管我了,我拖累了大家。”“不能把战友丢下不管,轮流背着继续前进。”两三天后,这位战士光荣牺牲了,他们在小山丘朝南的方向挖了个坑,掩埋好战友,又继续前进了。红军战士发挥阶级友爱的精神,同敌人作斗争,同饥饿作斗争,同死亡作斗争,战胜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死亡之地。
8月红军进抵甘南,占领了哈达铺一带,向岷县进兵,鲁大昌在蒋介石的指挥下,集结兵力,坚壁清野。8月9日,红军先头部队抵岷县县城,岷山、二郎山战役打响。战役持续了22天,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人城坚壁厚,难以攻破,红军于8月30日放弃对岷县、二郎山的进攻,分兵北上。红四方面军经漳县、渭远、通渭向会宁进军。红二方面军则从西和、武山之间向东进,经成县、徽县、康县、两当突破敌军天水、盐关封锁线,渡渭河,也向会宁挺进,10月8日,红二、四方面军先后抵达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
1936年10月,当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蒋介石调集胡宗南5个军兵力会集会宁、通渭、静宁一带,企图围歼红军主力。为了粉碎敌人对红军的夹击,红四方面军30军、9军从10月24日夜起,在靖远虎豹口等处抢渡黄河,引起马家军的不安。特别是马步芳兄弟,一心想称霸西北,把河西更是视为禁地,不许别人染指。当红军渡河之际,马步青的骑5师就企图阻击,但在吴家川被渡河的红军击溃。国民党胡宗南匪部等十几个旅和地方军阀马步芳的5个骑兵旅、3个骑兵团、3个步兵团,以及手枪、宪兵团等,还从甘肃、青海征用了大量民团共约10万之众,对渡河红军发动围攻堵截,主力红军与河西红军联系被切断,渡河红军处境极为不利。当时红军兵力严重不足,连非战斗人员不过两万一千多人,更为严重的是无后方作战装备,给养根本没有保证,整个渡河红军部队拥有枪支不到2000支,每枪配发的子弹多则20余发,少则只有5发。
1936年11月3日,马步芳以绝对优势兵力向驻守在景泰一条山红军发动进攻,红军战士发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之展开了极其残酷的战斗,子弹打光了,用缴获的马刀打击敌人,用木棒、石头打击敌人,同敌人开展肉搏战,有的用牙咬,有的同敌人互掐脖子同归于尽,有的战士肠子被打出来还同敌人搏斗。红军英勇反击,血战三昼夜,歼敌两千余人,敌前敌指挥马廷祥被击毙,红军也蒙受了重大损失。在一条山战役中,吴兴川头、腿、臂等多处受伤,战斗结束后,留下养伤,不能随部队西进。
红军大部队西进后,马家军到处搜查红军伤病员,吴兴川白天藏在草垛里,晚上出来在老乡家里要点炒面、洋芋充饥。受伤后的第三天,腿部疼的厉害,经一位老乡介绍,猎户李大爷会治枪伤,他忍着伤疼一瘸一拐的去找李大爷。李大爷很同情红军伤病员,一边叫老伴熬山羊汤,让他补补身子,一边给他疗伤,仔细查看伤情后,发现大腿伤口处留有弹头,用烧酒消毒后,拿小刀取出留在大腿里的弹头,敷了一些自制药膏,包扎后让他休息,并取些炒面让他吃,边吃边拉家常。大约半夜时分,忽听外面汪汪的狗叫声和马蹄声,李大爷知道外面来人了,不慌不忙的把他领到一间小房子里,搬去墙角放的破柜子和一块石板,下面是一眼地窖,让他藏在地窖里,然后盖上石板,放好木箱,伪装好后出去了。大约两袋烟的工夫,李大爷才搬去柜子和石板,让他出来,对他悄悄说:“马家军正在搜查红军,这里很危险,你的伤也不要紧,恐怕马家军还要来,你得离开这里。”让他喝了碗山羊汤,装了几块山羊肉,几碗炒面,趁着夜色朝西找部队去了。
大约十天左右,到了古浪大靖,遇见在古浪战役中受伤的30军的一位红军战士,听这位受伤战士说,红军与马家军进行了激战,已经西去几天了。当时,找到一家姓柴的老乡家暂时住下来,边养伤,边打听再有路过的红军跟上去,还托老乡四处打听留下来养伤的其他伤病员,想组织起来西去找部队。过了七、八天,没打听到任何消息,心急如火,找不到红军今后到何处去?自参加红军,经过长征,参加上百次战斗,都没离开红军部队,找不到红军怎么办,一心想尽快找到部队。于是,他和另外一个伤病员商量了一下,分头找红军,谁先找到红军给另一个捎个信。老乡怕他被马家军发现抓去当俘虏,给他俩换了件破皮袄,毡帽,他们把红军棉衣叠整齐,捆好后藏在窑洞里,盼望有一天能重新穿上红军服装。他们一路艰辛,边走边打听,却始终没有红军的任何消息。从此,流落在古浪、天祝、永登、景泰、皋兰等地。讨过饭,扛过长工、短工、当过放过羊,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
1950年,全国解放了,穷人翻了身,实行土改工作,他在西岔乡分得田地。此时,他找党组织的心更加迫切了,在举世闻名的长征途中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由于一条山战役受伤后脱离了红军,脱离了党组织,在十几年的流落生活期间,虽居无定所,但从没忘记找党的组织,流落到一地,便打听当地的党组织,均未能如愿。
解放了,怀着激动的心情找乡农会,要求加入农会和参加土改工作队,向乡、区负责人详细汇报了参加红军,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条山战役中受伤流落至此的经过,乡、区负责人对他的身份持怀疑态度,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他想起无数革命先烈,想起和自己并肩战斗牺牲了的战友们,他能幸存下来,还有什么想不通呢,还有什么遗憾呢?无论组织是否认可,他心里始终没有忘记曾经是一名红军战士,曾经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把忘不了的心事深深埋在心里,再没向任何人谈及此事……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党中央对西路军红军流落人员有了新的政策规定。县上对全县所有红军流落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派人赴四川原籍进行调查核实,兰州市核发了红军流落人员证,给予定期定量生活补助。年过花甲的吴兴川老人面对民政干部热泪盈眶,将埋藏心头多年的心事详细叙述了一遍,党对西路军红军流落人员落实政策,这是党中央的关怀,感恩不尽,心灵也得到了安慰,以前曾经受到冷落,在革命路上走了弯路,但这是历史造成的,表现出老人宽阔的胸怀。他教育家人,时刻牢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毛主席领导咱翻了身,听党的话,跟共产党走……
吴兴川同志一身勤劳,乐于助人,终因积劳成疾,1982年去世,享年71岁。
今天,我们缅怀红军西路军革命先烈,怀念西路军红军战士吴兴川,为了革命事业,在艰苦岁月,抛头颅,洒热血,甘愿牺牲自己一切的英勇无私无畏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根据吴兴川同志口述整理
编辑:仲 悦
责编:陈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