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下的, “现代侠盗罗宾汉”; 他是毛泽东亲笔题词赞誉的, “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接下来请大家和小文一起, 认识这位伟大的红军领袖吧!
立志 改造社会复兴中华
1903年10月,刘志丹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金丁镇。自幼目睹家乡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刘志丹十分同情穷苦大众,萌发了改造社会、复兴中华的愿望。他青年时期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志丹入党(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刘志丹在组织的安排下考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各地组织起义暴动,最终在陕甘两省边界地区建立起牢固的红色武装割据,成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
(反映刘志丹在陕甘革命根据地战斗的美术作品)
这期间,刘志丹身经百战,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挫折、考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率领的部队在重重围剿中屡屡被打散,却又一次次奇迹般地发展壮大,甚至派来攻打的国民党军也常常在战斗中投诚过来,以至于在西北大地传开了他“刀枪不入”的神话。
“刘志丹是个现代罗宾汉,怀有山里人对富人的仇恨。在穷人中间,他成了救星,而在地主和放债者中间,他又是上天的神鞭。”1936年,当美国记者斯诺走进红色政权下的陕甘宁边区,立即就被广泛流传的红军将领刘志丹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刘志丹出任红28军军长时,宋任穷任政治委员,短短几个月的“搭班子”,却让宋任穷直到晚年还对刘志丹的军事才能和在当地群众中的威信感叹不已。他说:“附近敌人闻风丧胆,听说志丹同志领导的28军来了,没等我们打就连夜逃走。”
1936年3月下旬,红28军进入神木、府谷,当地百姓听说刘志丹来了,都专门跑来看望。宋任穷看到当地群众不称呼志丹同志为军长,都亲昵地叫他“老刘”。有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十分激动地从人群中挤到志丹同志面前,拉着志丹同志,从头上摸到脚下,又从脚下摸到头上。直到几十年后,周恩来总理还向要去延安地区插队的知青讲述当年这个感人的瞬间。1973年,他在陪同外宾参观延安革命旧址时,又强调说:“刘志丹是位很好的同志,陕北必须宣传刘志丹。”
(东征的刘志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西北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35年2月,刘志丹出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前敌总指挥。
(刘志丹领导下参加陕甘革命根据地斗争的
部分指战员合影)
他指挥红军先后解放了安定、保安等六座县城,使陕甘、陕北两块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主力红军发展到5000多人,游击队扩大到4000余人,在20多个县建立起红色政权。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1935年10月初,受“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影响,西北根据地发生严重错误的“肃反”。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人被错误关押,但他们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过问下获释。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在出征前,刘志丹对妻子同桂荣回忆起当初的入党誓言,说:“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东征中,刘志丹率领红军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3岁。据刘志丹的女儿回忆,刘志丹去世时他的皮包里只有6支香烟、半截铅笔,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财物,但他留下了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刘志丹将军移陵公祭典。毛泽东题词赞誉他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1943年毛泽东为刘志丹撰写的题词)
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称他是“红军模范”,表达了党和人民对刘志丹光辉一生的崇高敬意。
1921年,刘志丹和妻子同桂荣结婚。从两人结婚到刘志丹牺牲的15年间,夫妻俩总是聚少离多,家人常和同桂荣说,“他是个不知有家的人”。两人结婚不久,刘志丹就到黄埔军校学习去了,一去3年杳无音讯。后来才知道,刘志丹在黄埔军校认识了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随军北伐。
1933年2月,刘志丹带领红军驻扎在原保安县刘家砭,这里离他家只有5里路,按说可以常回家看望老人和妻子,可他整天忙于军务,顾不上回家。有一次,同桂荣跑去看刘志丹,还没说上几句话,他就带着红军队伍开始转移了。
刘志丹的妻子同桂荣曾说:“志丹顾不上管自己的家,但对红军队伍里的人却关心的十分周到。”
1934年深秋,同桂荣加入到红军队伍之中。那时,部队几经辗转,驻在陕甘交界的南梁。那年冬天很冷,红军缺铺少盖。刘志丹对同桂荣说:“年轻人体质好,耐冻,蹦蹦跳跳就顶过去了,我岁数大了,不行了,胳膊腿常疼。”同桂荣马上想法子,给他做了件棉背心。那时候,边区被敌人封锁,哪有布?于是同桂荣找来许多碎布,一块一块拼接起来,五颜六色连成一片,总算凑合着缝成了,刘志丹很满意地穿在身上。
过了几天,有个战士在行军途中掉到河里,冷得发抖。刘志丹看见后,就把棉背心给这个战士穿上了,同桂荣看到丈夫受冻,硬是将自己的一件大襟棉袄脱给刘志丹穿在里面,熟悉刘志丹的人看到他穿这样的棉袄,都笑出声来。
无论过去多久,
他的故事仍被传颂,
他忘己忘家,
却不忘革命和同志的精神,
也仍在被继承。
⌈图文来源:共青团新化⌋
「编辑:李欣怡」
「审核:吴雪蓉」
►文院快讯
「你好,摇扇|墨韵千山|“网络文学”大观园|好玩的火星文」
►时政热点·关注时事
「政府工作报告|时政热点|两会进行|建团百年」
►文院专栏·新闻·广告·文苑·国际
「恰迎六周年|湖师凉友|慢品文院烟火色」